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13:33:43   浏览:90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有利于遏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和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对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认真做好落实差别电价政策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降低能耗的长效机制。各地区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及时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制订预案,做好企业关停并转及职工安置等善后准备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
发展改革委

  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高耗能产业中的落后产能,促进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现就进一步做好对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必要性
  2004年6月以来,国家将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产业的企业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并试行差别电价政策,对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有关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相关措施不够得力等原因,差别电价政策在部分地区尚未得到很好落实。当前,电力供应紧张状况逐步缓解,个别地区擅自对高耗能产业用电实行价格优惠,部分高耗能产业又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必将引发新一轮高耗能产业产能过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剧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将产业政策和价格杠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政策,有利于正确引导投资,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扩张,促进建立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的长效机制,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和支持环保、节能等先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导高耗能产业合理布局,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目标。抑制高耗能企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现有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高耗能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原则。一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确定电价政策,促进产业政策贯彻落实。二是合理确定高耗能产业的总体电价水平,对允许和鼓励类企业执行正常电价水平,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适当提高电价,以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调整。三是坚持区别对待,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
  三、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主要措施
  (一)禁止自行出台优惠电价措施。各地一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行出台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的措施,已经出台实施的要立即停止执行。
  (二)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在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6个行业继续实行差别电价的同时,将黄磷、锌冶炼2个行业也纳入差别电价政策实施范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制订《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目录》(见附件1),明确实行差别电价的8个高耗能行业淘汰类、限制类企业的划分标准。
  (三)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今后3年内,将淘汰类企业电价提高到比目前高耗能行业平均电价高50%左右的水平,提价标准由现行的0.05元调整为0.20元;对限制类企业的提价标准由现行的0.02元调整为0.05元(各年度差别电价最低标准见附件2)。各地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标准,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四)严格执行对企业自备电厂的收费政策。除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如利用余热、余压或煤矸石发电等)、热电联产的自备电厂外,严格执行企业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缴纳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不得随意减免。企业自备电厂与电网相连的,应向接网的电网企业支付系统备用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电监会要对各地执行自备电厂收费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抓紧完善有关政策。自备电厂欠缴上述费用的,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追缴。
  (五)加强对差别电价收入的管理。执行差别电价增加的电费收入,作为政府性基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另行发布。
  四、确保差别电价政策执行到位
  各省(区、市)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要成立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对高耗能企业和自备电厂进行认真甄别和分类,拟定工作方案,确保自2006年10月1日起对所有列入附件1的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并于10月底以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负责按照各省(区、市)政府提出的企业名单,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电监会等有关部门要派出工作组,督促差别电价政策的落实,并将进展情况及时报告国务院。


  附件:1.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目录
     2.部分高耗能产业差别电价标准



附件1:

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目录

  为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强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制止部分高耗能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特制订本目录。对列入本目录的企业或生产设备实行差别电价。
  一、钢铁行业
  (一)淘汰类。
  1.生产地条钢、钢锭或连铸坯的工频炉和中频炉感应炉。
  2.20吨及以下电炉(不含机械铸造电炉和10吨以上高合金钢电炉)。
  3.300M3及以下的高炉(不含100M3以上铁合金高炉及200M3以上专业铸铁管厂高炉)。
  4.20吨及以下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
  (二)限制类。
  1.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公称容量70吨以下的电炉项目、1000M3以下高炉和120吨以下转炉项目。
  2.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烟尘回收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达不到标准的电炉项目。
  二、铁合金(含工业硅)行业
  (一)淘汰类。
  1.3000千伏安以下半封闭直流还原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精炼电炉(硅钙合金、电炉金属锰、硅铝合金、硅钙钡铝、钨铁、钒铁等特殊品种的电炉除外)。
  2.5000千伏安以下的铁合金(含工业硅)矿热电炉。
  3.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铁合金(含工业硅)企业(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二)限制类。
  2005年1月1日以后建设的2.5万千伏安以下,2.5万千伏安及以上环保、能耗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铁合金(含工业硅)矿热电炉项目(对中西部具有独立运行的小水电及矿产资源优势的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地区新建铁合金矿热电炉按不小于1.25万千伏安执行)。
  三、电解铝行业
  (一)淘汰类。
  铝自焙电解槽。
  (二)限制类。
  2004年5月1日以后建设的电解铝项目(淘汰自焙槽生产能力置换项目及环保改造项目除外)。
  四、锌冶炼行业
  限制类。
  2004年5月1日以后建设的单系列10万吨/年规模以下锌冶炼项目。
  五、电石行业
  (一)淘汰类。
  1.5000千伏安以下(1万吨/年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
  2.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
  (二)限制类。
  2005年1月1日以后建设的2.5万千伏安以下(能力小于4.5万吨)和2.5万千伏安以上环保、能耗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电石矿热炉项目。
  六、烧碱行业
  (一)淘汰类。
  1.汞法烧碱。
  2.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
  (二)限制类。
  2006年1月1日以后建设的15万吨/年以下烧碱装置(用离子膜技术淘汰老装置的搬迁企业除外)。
  七、黄磷行业
  淘汰类。
  1000吨/年以下黄磷生产线。
  八、水泥行业
  (一)淘汰类。
  1.窑径2.2米及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
  2.窑径2.5米及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
  3.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4.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
  (二)限制类。
  2004年5月1日后建设的水泥机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日产1500吨及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附件2:

部分高耗能产业差别电价标准

                             单位:元/千瓦时

行业
现行差别
电价标准
2006年10月1日起
2007年1月1日起
2008年1月1日起

电解铝、铁合金、钢铁、电石、烧碱、水泥、黄磷、锌冶炼 淘汰类
0.05
0.10
0.15
0.20

限制类
0.02
0.03
0.04
0.0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大型医用设备、贵重医用材料公费医疗报销范围的暂行规定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大型医用设备、贵重医用材料公费医疗报销范围的暂行规定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财政局




各区县卫生局、财政局、公费医疗办公室,各大专院校,各有关医疗单位:
为了进一步适应本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克服浪费,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卫政发(97)第9号“关于公费医疗使用大型医用设备报销范围的通知”精神及有关管理要求,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特做如下暂行规定:
一、公费医疗大型医用设备报销范围(以下简称“大型医用设备报销范围”),是指应用具有高技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进行诊断、治疗,符合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的检查、治疗项目。
二、列入“大型医用设备报销范围”的设备: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
心脏及血管造影X线机(含数字减影设备)
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I)
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SPECT)
超声诊断设备(彩色多普勒仪)
医用直线加速器
因病情需要,使用上列大型医用设备进行检查、治疗的费用(含经批准列入报销范围单项检查、治疗费用在200元以上的项目),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卫政发(97)第9号“个人负担比例应适当高于一般检查、治疗费的负担比例”精神,个人需负担所需费用的20%,退休减半,
离休干部、老红军、在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个人不负担。
三、列入“大型医用设备部分报销范围”的设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指:伽玛刀(r-刀)〕
〔Stereostatic Radio Therapeutic(r-Knife)〕
考虑本市的实际情况,限在天坛医院使用治疗颅内深部、小的实质性病变(限3cm以下),包括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伽玛刀治疗费用,公费医疗经费报销所需费用的60%,凡在适应症范围内的病人进行伽玛刀治疗,由经治医生填写“贵重医用设备及材料检查、治疗审批表”,家属签
字后按公费医疗管理权限进行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所发生的伽玛刀费用可按规定的比例报销。
四、暂不列入“大型医用设备报销范围”的设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指:爱克司刀(X-刀)〕
〔Stereostatic Radio Therapeutic(X-Knife)〕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PET)
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
〔又称:超高速CT(Ultrafast UFCT)〕
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设备
五、在检查、治疗项目中单项费用超过500元(含500元)的医用材料属贵重医用材料,使用贵重医用材料(含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进口医用材料等),公费医疗经费报销所发生费用的50%(吻合器只限食道、直肠吻合术)。使用贵重医用材料需由经治医生填写“贵重医用
设备及材料检查、治疗审批表”,家属签字,医院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批备案后,方可按公费医疗管理规定报销。
六、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凡用于公费医疗检查、治疗项目的大型医用设备,均应按照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必须具备“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许可证”及“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
”。
七、承担公费医疗任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已开展的可报销和部分报销范围的现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项目,在99年3月31日前进行登记申报,填写“公费医疗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申报表”一式三份,附“三证”复印件,经所在区县公费医疗办公室认定后报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备
案,逾期未经审定的上述大型医用设备不列入公费医疗报销范围。
八、凡使用公费医疗报销范围外的诊疗设备进行检查、治疗项目,除按规定办理“三证”外,还必须填写“公费医疗新增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申报表”一式三份,报市公费医疗办公室,经公费医疗专家委员会论证同意后方可列入公费医疗报销范围,否则公费医疗不予报销。
九、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审批办法,严格掌握检查、治疗的临床指征,合理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加强人员的定期培训,接受各级卫生行政、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十、各区县公费医疗办公室要制定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对公费医疗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凡违反公费医疗规定及达不到质量要求所发生的检查、治疗费,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应一律拒付,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情节严重者,取消其使用的大型医用设备公费医疗报销范围的资格。
十一、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市公费医疗办公室负责解释。



1998年12月14日

关于汽车配备标准和定编审批的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汽车配备标准和定编审批的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省政府于一九八一年七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发〔1979〕83号文件和国务院国发〔1981〕58号文件精神,制定并下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汽车配备标准和节约成品油的规定》(黑政发〔1981〕171号文件)。这个规定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对于控制购车,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财政开支,促进机关革命化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汽车定编管理和购车审批上把关不严,出现超编批车,高标配车等现象;有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违反规定,乱拉资金购买进口小汽车,甚至争相
更换豪华轿车。这些问题助长了辅张浪费和官僚主义作风,有损于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纠正这些不正之风,严肃纪律,进一步加强汽车定编管理工作,遵照中办发〔1985〕57号文件精神,特作如下规定:
一、汽车配备标准
(一)小汽车〔包括小轿车、旅行车(20座以下的)、工具车、吉普车四种〕:
1、省级领导干部用车,严格按照中发〔1979〕83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执行。正省级每人配备专车一辆,副省级按需要定编,统一使用,保证用车。退到二线的和离休的副省级以下领导干部已配专车的不变。
2、省直各部、委、办、厅(局)级享受地(师)级待遇的在职的领导干部用车(包括地区行署、省辖市和地级企业、事业单位的同级干部、同级顾问),均按四人配一辆定编。
享受乘车待遇的地(师)级离休干部(包括七·七事变以前参加革命的处级以下离休干部),因用车实行公里定额,车费包干,节约归已的办法(另发),每三至八人配车一辆,九至十六人配车二辆,其余类推。
各市、地享有省级、副省级待遇的领导干部,可按第1项标准执行。
兼职的省级、厅(局)级领导干部,由主要任职单位配车,避免重复计算配车数量。
3、公务用车配备:(1)省直各部、委、办、厅(局)级单位,除按领导干部人数配车外,其他人员按单位人员编制配备公务用车,一百人以内配一辆,一百人以上二百人以内配二辆,二百人以上至三百人以内配三辆,以此类推。配备公务用车后,单位内部各处(室)不准单独配车
。(2)市、地所属局(处)级单位不配领导干部用车,只配公务用车,一般配车一至二辆。对人员编制少,业务量小,经费开支不独立的局(处)级单位,不单独配小车,各市、地办公室可多配一至二辆小车,用以解决这些单位用车问题。(3)各县(包括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
检委)不配领导干部用车,只配公务用车,配车标准可根据县境大小、所辖乡距县城远近、交通条件以及县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确定:一般县委、县政府各配车三至四辆,人大二辆,政协、纪检委各配车一辆;边境县和非铁路沿线县,根据实际需要可增配二至三辆,车辆分配由县政府定;
县属科(局)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除国家规定配业务专用小车外,均不配备小汽车;县属乡,除边境第一线的乡配备一辆小汽车外,其他市、县所属乡一律不配备小汽车。(4)独立的县团级企、事业单位(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一般配小汽车一辆,个别业务量大的单位可配二至三辆
。(5)地质、矿山,野外基建施工等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配备小汽车,具体配车台数由主管部门审查,报省、市汽车定编办审批。
4、专项业务用小汽车配备。各项业务用车,均由省主管部门提出配车方案,报省政府汽车定编办审批。
县团级单位配备的公务和专业用小汽车,一律不准配备高级轿车,也不配备接待用车。
(二)大客车:
党、政、群机关通勤用的大客车,按单位人员编制数一百五十人配一辆掌握定编;不足五十人的单位,原则上不配职工通勤客车,已配的不再增配,通勤有困难,可发通勤补助费解决,企、事业单位职工通勤用的大客车,不定车编,由主管部门掌握控制。
接待部门(包括旅游局所属接待部门)和出租营业用车,以及警车、囚车、消防车、救护车、邮政车等有特殊标志的小汽车,不规定配车标准,不定车编,但非执行任务不准使用。
今后各单位配备汽车,一律不准超过上述配车标准,更不准机关、事业单位长期租用出租小汽车,变相扩大车编,违者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各市交通警察大队,市、县交通监理部门对违纪购买的小车不准落户,也不准再长期发临时牌照;严禁无牌照车辆行使,一经发现坚决扣留,
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汽车定编审批
为了严格掌握汽车配备标准,防止多头审批,建立省、市(行署)级汽车定编管理办公室(简称:汽车定编办),省汽车定编办设在省政府办公厅;市(行署)汽车定编办设在市政府(行署)办公厅(室)或计委。其任务是核定汽车编制,掌握汽车配备标准,控制小汽车数量增长。
汽车定编审批权限:省直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直企、事业单位,市(地)委、人大、政府(行署)、政协、纪检委的汽车定编工作由省审查批准;各地、市、县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地方财政开支的各专项业务用小汽车编制,由市政府(行署)汽车定编办审
查批准。汽车定编办与控购办要协同一致,密切配合,严格按规定把好审批关。今后凡是无小汽车编制的或无控购办批准购置小汽车指标的,物资部门不准供车,财政部门不准拨款。
对过去由省批准的汽车编制,各市(行署)汽车定编办公室可根据小汽车清查的情况,与财政、控购、计划、车辆管理部门配合,按照新的配车标准和审批权限,重新核定各单位车辆编制,同时建立小汽车档案。汽车编制核定后,对合并或撤销的单位以及车辆超编的单位,要及时收回
汽车编制或就地封存;新建或升格的单位需要配备小汽车的,由单位写出申请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分别报省或市(行署)汽车定编办审批,先从封存车中调剂解决。
各市(行署)汽车定编办核定的汽车编制,要每半年汇总一次,上报省汽车定编办备案,以便掌握全省汽车定编情况。
省人民政府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1986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