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印发《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7:02:18   浏览:98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印发《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印发《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外办、公安厅(局):
《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暂行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转发有关单位及有外派劳务经营权的公司。


(1996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2月1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公安部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进一步发展,简化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手续,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外派劳务人员”系指外派单位按照与国(境)外有关政策机构、团体、企业、私人雇主所签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合同规定,派出从事经济、科技、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各类专业劳务人员。
第三条 “外派单位”系指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经营权的企业。
第四条 外派单位组织派出劳务人员必须持有外经贸部颁发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和对外签订的合同。
第五条 向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以及向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派出劳务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出国任务审批
第六条 凡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由该单位自行审批并核发《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见附件一)。
第七条 不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地方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须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并持合同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厅、局)申报批准。
不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中央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须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并持合同向其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上级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归口挂靠的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业务主管司局申报批准。
第八条 外派海员、渔工出国,在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中派往国家和地区一栏时,一律填写“世界各国和地区”。

第三章 外派劳务人员的条件和审批手续
第九条 外派单位必须对外派劳务人员的政治、业务和身体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如下:
一、政治条件:派出的劳务人员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遵守纪律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派出: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3.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业务条件:有专业技能,能够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出国任务。
三、身体条件:年满18周岁,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证明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国(境)外具体劳务工作。
第十条 需要持因公护照出境的劳务人员,除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劳务人员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外,其他劳务人员一般实行两级审批制。即劳务人员所在单位或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劳务人员出国条件进行审查并填写《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以下简称《审查表》,见附件二);外派单位负责审批。
需要持因私普通护照出境的劳务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批。

第四章 跨地区、跨部门选派
第十一条 外派单位一般应在本地区、本部门选派劳务人员,如业务确有需要,经审批部门批准,可跨地区、跨部门选派。
第十二条 外派单位跨地区、跨部门选人时,由外派单位到劳务人员所在单位,或劳务人员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选派。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单位办理劳务人员异地选派事项。

第五章 护照的申办和管理
第十三条 外派单位可为外派劳务人员申办因公护照或因私普遍护照。
第十四条 下列外派劳务人员需办理因公护照:
一、为执行我国政府部门对外签订的协定、协议而派出的劳务人员,以及可直接实施管理的成建制派出的劳务人员。
二、派往国家和地区要求持因公护照的劳务人员。
第十五条 除第十四条规定的范围,其他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私普通护照。
第十六条 因公护照,由外派单位在劳务人员人事关系或户口所在地向外交部及其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以下简称“外事部门”)申办:因私普通护照,由外派单位向外派人员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以下简称“公安机关”)申办。
第十七条 选派在经济特区长期工作(一年以上),户口不在特区的外派劳务人员可在经济特区申办护照,但必须取得原单位、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区、县组织部门出具的政审材料。
第十八条 外派单位为其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公护照,须向外事部门提供:
一、外派单位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
二、申请因公出国护照事项表;
三、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四、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外事部门可根据需要查验外派人员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第十九条 外派单位为其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私普通护照,须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外派单位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
二、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附对外签定的劳务合同);
三、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四、外派人员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第二十条 外经贸部要建立健全对外派劳务人员实施出国前适应性培训的制度。发照机关在为劳务人员颁发护照时,可根据需要查验培训合格证。
第二十一条 外派劳务人员劳务结束回国后,外派单位负责将因公护照收缴并登记造册后送原发照单位保管处理。

第六章 签证的申办
第二十二条 持因公护照的劳务人员的签证,由外派单位按外交部有关规定统一申办。
第二十三条 持因私普通护照的外派劳务人员的签证,由外派单位负责向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申办。
第二十四条 为外派海员、渔工申办外国签证时,外派单位应按雇主指定的登船地点所在国家和地区申办。

第七章 禁止事项和罚则
第二十五条 外派单位要端正经营思想、合法经营。在对外签约及选派劳务人员时,要严格把关。严禁以外派劳务名义从事非法移民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选派女青年到国(境)外的酒吧、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工作。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审批机关的单位和直接责任者,由外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相应的经济、行政处罚,外经贸部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停止外派劳务,直至取消外派劳务经营权的处罚;外事部门将暂停或停止为外派单位派出的劳务人员或所有因公出国(境)人员颁发因公护照;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适用于劳务性质的外派研修生。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公民个人出境自谋就业办理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发布前的有关外派劳务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二、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附件一: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申报单位----------
派往国家----------
--------------------------------------------------------------------------------------
| 外派单位名称 | |
|----------------|----------------------------------------------------------------|
| 劳务许可证号 | |
|----------------|----------------------------------------------------------------|
| 项 目 名 称| |
|----------------|----------------------------------------------------------------|
| 雇 主 名 称| |
|----------------|----------------------------------------------------------------|
| 合 同 文 号| | 附 件 | |
|------------------------------------|------------|------------------------------|
| 派往国家或地区 | | 外派人数 | |
|----------------------------------------------------------------------------------|
| 工作期限 |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 申 | (单位公章) |
| | |
| 报 | |
| | |
| 单 | |
| | |
| 位 | |
| | 负责人: 年 月 日 |
|----------------------------------------------------------------------------------|
| | 经审批,同意 等 名同志赴 |
|审| |
| |国家(地区)从事劳务业务。 |
|批| |
| | 工作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
|单| |
| | 年 月 日 |
|位| (名单另附) |
| | |
|意| |
| | |
|见|批准号: |
| | (公章) |
| |签发人: |
| | 年 月 日 |
--------------------------------------------------------------------------------------

附件二: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
| 姓 名 | | 性 别 | |
|------------|------------------------|------------|------------------------|
| 出生日期 | | 民 族 | |
|------------|------------------------|------------|------------------------|
| 籍 贯 | | 出 生 地| |
|------------|------------------------|------------|------------------------|
| 学 历 | | 入党团时间| |
|------------------------------------------------------------------------------|
| 参加工作时间 | |
|--------------------|--------------------------------------------------------|
|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 |
|------------------------------------------------------------------------------|
| 工作单位 | |
|----------------|------------------------------------------------------------|
| 家庭住址 | |
|------------------------------------------------------------------------------|
|户口所在地| | 健康状况 | |
|----------|------------------------------------------------------------------|
| 家 |配|姓 名| |
| 庭 | |------------------------------------------------------------------|
| 主 |偶|现在何处任何职务| |
| 要 |--|------------------------------------------------------------------|
| 成 |其| |
| 员 |它| |
| 情 |成| |
| 况 |员| |
|----------|------------------------------------------------------------------|
| 政 | |
| | |
| 治 | |
| | |
| 思 | |
| | |
| 想 | |
| | |
| 表 | |
| | |
| 现 | |
----------------------------------------------------------------------------------
----------------------------------------------------------------------------------
| | |
| 业 水 | |
| 务 | |
| 技 | |
| 术 平 | |
| | |
|----------|------------------------------------------------------------------|
| | |
| 懂 熟 | |
| 何 练 | |
| 种 程 | |
| 外 度 | |
| 国 如 | |
| 语 何 | |
| | |
|----------|------------------------------------------------------------------|
| 拟 区 | |
| 派 从 | |
| 往 事 | |
| 国 何 | |
| 家 种 | |
| 或 职 | |
| 地 业 | |
|----------|------------------------------------------------------------------|
| 所 审 | |
| 在 查 | |
| 单 意 | |
| 位 见 |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 |
| 派 审 | |
| 出 查 | |
| 单 意 | |
| 位 见 | |
| |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 |
| 备 | |
| | |
| 注 | |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湛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印发《湛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湛府〔2012〕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湛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业经2012年2月15日十三届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湛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一、第十三届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二、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有为政府。

  三、市政府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度,加强廉政建设。

  

  第二章组成人员职责  

  四、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政为民,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勤勉廉洁。

  五、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参与市政府分工的市委常委受市长委托承担副市长相应职责,行使相应职权,并参加相关会议)。

  六、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八、秘书长协助市长处理安排市政府的日常工作。

  九、市长出国访问期间,由市长指定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代行市长职务。

  十、各局(委员会)实行局长(主任)负责制,由其领导本部门的工作。

  市政府各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市审计局在市长和省审计厅的双重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市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切实贯彻落实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第三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一、市政府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二、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执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四、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十五、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章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十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全市财政预算,贯彻中央、省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措施,社会管理重要事务、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点规划、市级政府投资计划、重大项目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外大额财政支出、重大资产和资源处置等重大决策,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十八、市政府各部门提请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都应该经过调查研究,并经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当充分协商;涉及县(市、区)的,应当事先听取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凡涉及机构、编制及经费问题的,要严格控制和把关,除有关专门文件外,其他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对机构、编制及经费问题作出规定。

  十九、市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坚持依法行政

  

  二十、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十一、市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要求,适时制定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和行政措施,修改或者废止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和行政措施。拟订和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和行政措施,原则上都要向社会征求意见。

  实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发现问题的,应及时修改完善。

  二十二、市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由市政府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应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部门联合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发布前须经市政府批准。

  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前,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就是否符合上款规定进行审查,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二十三、提请市政府讨论和审议的规范性文件草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二十四、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推进政务公开

  

  二十五、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二十六、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外,应及时公布。

  二十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及省、市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经保密审查后,均应通过《湛江市人民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健全监督制度

  

  二十八、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依法备案规范性文件;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

  二十九、市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三十、市政府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三十一、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健全政府层级监督制度。市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及时撤销或修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范性文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并征询和听取各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三十二、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市政府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三十三、市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督促处理有关信访反映的问题。

  三十四、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八章加强廉政建设

  

  三十五、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公务接待,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基层和企业的送礼和宴请。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十七、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九章会议制度

  

  三十八、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其他形式的专门会议。

  三十九、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各局(委员会)局长(主任)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和市人大的重要决议;

  (二)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市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举行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四十、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二)审议规范性文件;

  (三)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两周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议题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也可邀请社会有关人士列席相关议题。

  四十一、提请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市长协调、审核后提出,报市长或常务副市长确定;会议文件由市长签发。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会议材料原则上须于会前1天送达会议组成人员。

  四十二、市政府领导同志如不能出席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应向市长或受委托主持会议的常务副市长请假;市政府全体会议其他组成人员或市政府常务会议列席人员请假,由市政府办公室汇总后向市长或受委托主持会议的常务副市长报告。

  四十三、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纪要,由市长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中,需要办理的,由市政府办公室按工作性质向主办单位发出交办通知,并负责催办,定期将落实情况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报告。

  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公开的,应及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四十四、为加强沟通,及时部署工作,市政府适时召开市长碰头会议。市长碰头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

  四十五、为推进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市重点项目、重大民生实事及其他重要事项的落实,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市长专题督办会议。

  四十六、为加强市政府领导同志与各界人士的沟通与交流,由市长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市长午餐会议。有关副市长、秘书长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

  四十七、各副市长分管的工作中,需要与有关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研究或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分管副市长召开工作会议解决;必要时,可委托秘书长、副秘书长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

  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由主持会议的副市长在权限范围内签发;涉及主持会议的副市长权限范围外事项的,由市长签发。秘书长、副秘书长召开工作会议形成的协调意见,一般整理成“签报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批转有关部门执行。

  四十八、精简和严格控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全市性会议必须严格按照经市政府批准的全市性会议年度计划组织召开。传达贯彻省政府部门工作会议精神,布置、总结部门业务工作的会议,由各部门召开。应由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召开,一般不邀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到会讲话,不邀请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市政府批准。全市性会议应按照高效节约原则,尽量精减参会人员,压缩会议时间和控制经费开支,尽量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十章公文审批

  

  四十九、各县(市、区)、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市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在抄送件上直接批示意见。各部门向市政府请示事项,如涉及其他部门职责,应先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部门间如有意见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达成一致;经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部门应简要说明协商情况,将各方理据列出,并提出办理建议报市政府。

  五十、各县(市、区)、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如属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务,由市政府办公室直接转有关部门办理,办理部门应及时向市政府办公室反馈办理结果。

  五十一、市政府制定的重要政策、规范性文件,报省政府及市委的重要请示、报告,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报告、议案,由市长签署。

  五十二、以市政府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市长签发;以市政府名义制发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分管副市长签发。

  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必要,可由分管副市长签发或核报市长签发。其中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出的函件,可授权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签发。

  五十三、控制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部署常规性工作的会议、未作决定或时效性短的协调会议,以及定期召开的例会,除确有需要外,原则上不发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凡国家和省发布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有较强的操作性,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市政府原则上不出台相应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的,不得要求市政府批转或市政府办公室转发。

  

  第十一章公务活动安排制度

  

  五十四、为保证市政府领导同志集中精力研究处理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除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统一组织安排的活动外,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出席各县(市、区)、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及其他事务性活动。各县(市、区)、各部门确有需要邀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和其他事务性活动的,应事先书面(并附有关背景资料)请示市政府,由市政府办公室从严掌握、统筹安排。

  五十五、市政府各部门涉及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台务的接待事项,需要市政府领导同志出面的,应将接待计划分别报业务归口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安排。外事、侨务、涉港澳活动,归口由市外事侨务局(市港澳局)统筹提出安排意见;台务活动,归口由市政府台湾事务局统筹提出安排意见。市外事侨务局(市港澳局)、市政府台湾事务局审核时要从严把关。

  五十六、境内外新闻记者要求采访市政府领导同志的协调、安排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其中境外新闻记者采访,归口由市外事侨务局(市港澳局)、市政府台湾事务局以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按有关规定把关,提出意见送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安排。

  

  第十二章纪律和作风

  

  五十七、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五十八、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在市政府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个人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

  五十九、市政府各部门发布涉及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信息,要经过严格审定,重大情况要事先向市政府报告。

  六十、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六十一、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做学习的表率,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建设学习型机关。

  六十二、市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

  六十三、市政府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而发的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六十四、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按有关规定办理。

  六十五、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报告和请销假制度。副市长、秘书长离开湛江、出差和休假,应事先报告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室通报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副秘书长离开湛江、出差和休假,应事先报告分管副市长和秘书长。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开湛江、出差和休假,应事先向分管副市长请示报告,并同时报市政府办公室。

  对市政府召开的会议和举办的其他公务活动,各部门负责人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须提前向市政府请假,未经同意不得由其他人代替出席。

  

  第十三章附则

  

  六十六、市政府派出机构、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

  六十七、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07年3月21日印发的《湛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同时废止。

从“狗不理”侵权案谈老字号冲突解决的新思路

天津“狗不理”包子天下闻名,“狗不理”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济南天丰园饭店也在卖“狗不理”包子,天津“狗不理”以侵犯商标权为由起诉济南 “狗不理”。“狗不理”源于天津,这是不争的事实,普通民众第一感觉是济南“狗不理”一定会败诉。然而这个案子并没有这么简单,两家“狗不理”的官司从去年打到现在,从一审打到二审,从服务商标打到商品商标,依旧没有结局。两个“狗不理”的冲突就是商标与商号的冲突,在我国老字号中普遍存在,下面将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老字号陷入商标与商号冲突困境

老字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老字号普遍面临这样的困境,一个老字号本是一家企业,总号及各地的分号在建国初期的改造中,就地划归当地政府实行属地管理,于是一个企业被拆散成无数个独立的企业。市场经济时代,老字号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有的企业抢先将老字号注册为商标。按我国的法律体制,商标在同一个类别上具有全国的唯一性,但是同一个商号却可以在全国最多为几千家企业使用。这样直接造成商标权和商号的冲突,使原来的一家人成为商业竞争场上的对头,典型的案例是上海张小泉和杭州张小泉商标之战。

根据市场通行的规律,企业的主商标应当与商号一致,这样有利于品牌的推广与维护,避免消费者产生混淆。普通的消费者并不能分清商标与商号的区别,往往将他们混同为一个企业看待。比如南京的冠生园使用陈年的馅做月饼,上海的冠生园也被无辜牵连。傍名牌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他人知名商标注册为商号使用,以便误导消费者,所以知名商标所有人必须制止他人将自己的知名商标注册商号使用。但是老字号企业显然不是傍名牌者,其字号已经使用了很长的时间,长期的使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正如该案件中的济南“狗不理”1943年就开始使用,已经在济南几代人中形成牢固的品牌形象。如果禁止其继续使用“狗不理”,不仅仅造成天丰园饭店的巨大损失,还将成为全济南人的心理缺憾。再者老字号本来就是共同的资源,当然不能因为该字号被一家注册商标后,就当然排斥其他家的使用,这样有悖于公正。所以老字号商标与商号的冲突决不是普通的商标与商号的冲突,不能仅仅以法律的名义简单处理。

解决老字号冲突的新途径

老字号商标与商号发生冲突我们看到基本都是以诉讼方式来解决,一般是取得商标权的一方起诉其他使用老字号作为字号的企业。在这个案例中天津“狗不理”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禁止济南 “狗不理”使用“狗不理”字样,这也是绝大多数取得商标权的老字号企业共同的想法。像两家“狗不理”的官司一样,判决的结果基本认定为互不侵权,各自可以使用商标和字号,漫长的诉讼结果还是保持现状。

其实商标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使用,二是许可他人使用。许可使用可以借助他人之力将商标迅速在各地推广开来,许可方不用自己去各地开厂,设立销售机构,不用自己承担生产、销售的成本与风险,却可以坐收许可费。而被许可方也可以利用商标的知名度迅速打开市场,降低前期成本与风险,这对许可方和被许可方都是双赢的方式,也是商标使用的趋势。采用许可使用的方式对于老字号应当是一条解决好途径,既保持了使用老字号作为商号的企业对商号的继续使用,维持了其现有的商誉和市场,同时也给使用老字号注册了商标的企业带来了额外收益。基于老字号的历史渊源,这种商标许可使用的方式应当区别于普通的商标许可,应当由老字号各相关企业共同制订商标使用规则,并给予被许可方一定的优惠,既顾及了历史的渊源,也按现代法律规则考虑了许可方的实际利益,使各方和谐发展,共同将老字号发扬光大。


作者:王律师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电子信箱:lawyerwy@263.net
法律博客:http://zscqls.blog.hexun.com/。